
杰森与伍晓亮温馨的三口之家

格瑞克和汤颖熙寄情花木

格瑞克每天亲手为心爱的人煮咖啡

达保罗(左)一家三代人在武汉其乐融融
钱钟书把婚姻比作围城。那么,娶一个异国太太或嫁一个外国丈夫,算是走进了“国际围城”——不同的语言、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小到晚餐做中式还是西式,餐桌上叉子碰筷子,大到文化习俗的碰撞,浓缩在小小一个家庭里,个中滋味,甘苦自知。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婚姻越来越普遍。在武汉,便有不少这样的“跨国家庭”,他们的爱情故事与婚姻生活也耐人寻味。
推荐 秀星座baby 赢精美礼品
韩国相识美国小伙一路狂追到江城
“遇见你之前,我真没想过会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和一个武汉女子成为终身伴侣。”杰森说这话时,很认真地看着伍晓亮的眼睛,伍晓亮则以微笑回应。
杰森来自美国加利福利亚。2004年,两人同在韩国求学相识,杰森很快爱上了武汉姑娘伍晓亮。在一起学习的日子里,两人越来越有默契。两年时光匆匆,2006年,伍晓亮学成回国,在武汉大学工作,而杰森留在韩国工作。两人虽然远隔重洋,但感情却日益升温。他们每天通过MSN联络,以解相思之苦。“我爱你,我要来武汉!”2007年的一天,收到杰森写来的一封表白信,伍晓亮的脸上写满了甜蜜。“到处是电动车和自行车,很多人不说普通话,都说方言,语言交流十分困难。”第一次来到武汉,杰森很不适应。饮食上也遇到了麻烦。杰森喜欢吃西餐,伍晓亮经常带着他找遍几条街。在家里,为了满足不同的口味,中餐和西餐分开做。为了让杰森能够吃到地道的西餐,伍晓亮经常在网上下载西餐的做法。
2008年,两人按照中国的习俗,到武昌区民政局登记结婚,领取了结婚证。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安乐窝。2009年两人有了爱情的结晶,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
伍晓亮表示,她和杰森都是那种随缘的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会一直在武汉生活,不会考虑移民。”现在杰森在武汉一边读博,一边做兼职外教。杰森表示,他已经慢慢习惯这里的生活,有一种融入其中的感觉。“在这里生活自由自在。”杰森说,他渐渐喜欢上这座城市,也会让自己的孩子在中国接受基础教育。
一次偶遇硅谷工程师为爱“放弃一切”
认识汤颖熙时,格瑞克是美国硅谷的IT工程师,为了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他放弃了一切:待遇优厚的工作和美国的家庭。“我们应该是一见钟情。”汤颖熙幸福地说。1999年,她和扬子街做服饰批发生意的老板们一起移民到美国。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由于腰疼去一个中医诊所扎针,在那里他遇见了格瑞克。两人一见如故,难分难舍。当时,两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内心极度矛盾。“是格瑞克的爱给了我勇气。”汤颖熙边说边握着格瑞克的手,“格瑞克为了和我在一起,放弃了他在美国拥有的一切!”
2005年1月,两人在美国注册结婚。2010年,由于父母的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汤颖熙回到武汉。当时格瑞克在硅谷一家网络公司做IT工程师,年薪10万美元。为了和汤颖熙在一起,格瑞克毅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和她来到中国。
谈到两人现在的生活,汤颖熙感到非常满意:“格瑞克是一个很体贴、很细心的人,每天早上亲自为我煮咖啡。”做技术的格瑞克在空闲的时候喜欢玩音乐,弹弹贝斯,吹吹萨克斯。“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为爱情暂时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事业,格瑞克并没有觉得多么遗憾。
工作结缘 法国绅士打造“书香门第”
来自法国的达保罗是典型的中国通,和他交谈,不能不被他一口流利的中文折服。
达保罗1995年第一次来武汉,当时在武汉一家法资企业工作。1996年4月,他和夫人戴璐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相识。由于戴璐精通法语,两人交谈甚欢,如遇知音。不久,两人就走进婚姻的殿堂。婚后,夫妻俩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艾墨和安洛。现在一个12岁,一个10岁。
2004年,由于工作关系,夫妇俩回到武汉。达保罗在法国商会工作,戴璐则在法国领事馆工作。夫妇俩都对中国古典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他们的家,仿佛置身一个古色古香的书香门第。厅内的陈设古朴典雅,仿明清风格的柜子、陶瓷、红木桌椅,还有从古董市场买回的唐代石雕……“这些可都是赝品。”达保罗笑呵呵地说,他只是喜欢传统的中国文化,至于真假并不是很在乎。
在武汉待了13年,达保罗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空闲的时候,喜欢去武汉的郊外打打高尔夫球。有时会从汉口骑上自行车,一直骑到武昌森林公园。如果有可能,他会一直在武汉生活下去,因为他已爱上这里的一草一木。
用爱填平婚姻的“国界”
对于跨国婚姻,有关专家认为,由于跨国夫妻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各方面存有差异,使得他们对待婚姻、个人隐私、子女教育等问题都抱有不同的处理态度,也就很容易产生矛盾。同时,一些人在跨国婚姻上不免抱有功利目的,容易盲目和冲动地做出结婚的决定,而缺乏婚前的足够了解和交流,这也让跨国婚姻容易出现裂痕。“虽然跨国婚姻不可避免的有矛盾和冲突,但是也有这样一些让人羡慕的跨国夫妻,他们用对彼此的爱将矛盾化解,让婚姻生活更加甜蜜。”
■ 专家点评 跨国婚姻两个阶段
中国的跨国婚姻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上世纪80-90年代,一部分急于出国的人,把与外国人结婚作为一种手段,功利性较强。其中,上世纪80年代的跨国婚姻“出口国”主要为西方欧美国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新娘输入国”。
进入21世纪,跨国婚姻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情感为重,经济次之。越来越多的老外“嫁”到中国。跨国婚姻正逐步回归婚姻幸福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