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契机:男性观众不容忽视
2012年《大男当婚》横扫荧屏,成为当年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作为这部剧的制片,张为为表示,之前《大女当嫁》、《大男当婚》的收视率都很好,所以原本打算紧接着进行这一系列的第三部《大男大女》。但是经过剖析收视和对市场的判断后,又产生了做《我爱男闺蜜》这个剧的想法。“其实从《大男当婚》开始,我们就发现男性观众其实也爱看电视剧,《大男当婚》的收视报告指出,同时也是《大男当婚》的最大特点,就是男性观众、高知人群,占得比例会比较多,而男女观众的比例,也能在图表中能很清晰地看到,男性观众能占55%左右,剩下的45%左右是女性观众。因为《大男当婚》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很多男性观众会去看,男性观众的父母会去看,大女们也会去看,大女们的父母也会看,因为大家都在关心剩男剩女。”在参考了一系列数据后,张为为和编剧李潇一拍即合,二人协商,为何不做一部以男性视角为主的戏呢?《我爱男闺蜜》于是应运而生。
创作期望:成为话题引起共鸣
经过92天紧锣密鼓的拍摄,由黄磊、陈数主演的《我爱男闺蜜》一剧顺利杀青了。剧中黄磊饰演陈数的男闺蜜,从开始就默默的喜欢着陈数,历经种种艰辛,终于将其追到手。谈起黄磊这个角色,制片人张为为说:“方骏这个角色跟以往黄老师之前演过的角色不太一样,人物信息量很大,方骏特别像都市里的年轻人,在外是个话痨,但回家又是个特别孤独的人,他将他的孤独展现给了他养的一群冷血动物,蜥蜴啊,爬虫啊这些东西,而这些冷血动物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这个角色的另一面,孤独。这些都是编剧构思的巧妙的地方,它能够通过这一点揭示当代人的很多想法。而我呢,一直觉得一部好戏,是永远要跟随这个时代脉络,要跟整个时代能够契合,要和时代走在一起。我觉得这个戏在明年播出的时候,能够形成一个很强的社会话题。”
剧中,黄磊和三个离婚的“闺蜜”都有着对手戏,这三个离婚女性分别代表了时下社会20、30、40岁典型女性形象。张为为说:“这三个人都是围绕着黄磊,和黄磊心心相吸,黄磊也和她们交织在一起,而且有趣的是,20岁的是黄磊的妹妹,30岁的是陈数。40岁的是陈数的姐姐。这个戏的话题涵盖了20、30、40的女人寻找幸福的故事,而故事的结尾还能表现出很多正能量。”
创作理念:制作精良是最基本素质
一部好的电视剧,一定要舍得投资,用心制作。《我爱男闺蜜》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制作精良的一部电视剧。张为为表示,“只要是对拍摄电视剧有利的投入我们都不会吝啬,因为有些钱是不能省的。比如说影像的品质,男女主角的服装造型,都是同期电视剧里面比较精良的,我们希望能够延续《大男当婚》的这种品质,《大男》在制作的时候,品质上是比较精良的,包括拍摄的服装造型,还有影像的品质。如今老百姓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简简单单的造型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就拿陈数来说吧,她的造型和服装都是贴紧时下潮流的。都市题材的戏,都市感一定要特别强,我们的剧看起来就很时尚。我希望自己做的剧比一般的电视剧能够再往前小迈半步。”
创作关键:好的切入点战胜一切
如今婆媳题材泛滥,大龄青年谈恋爱满屏都是,《我爱男闺蜜》又是如何找到一个荧屏支撑点的呢?张为为说:“任何一个大的范畴里都能找到老百姓的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说婆媳剧,其实任何素材都能做,但你要找到一个有意思的切入点。我们这个戏的切入点是20、30、40的离婚女人,二次寻找幸福,而将她们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假定性的男媒婆,这在目前的婚介行业里是很少见的。要创作一个作品,就永远不要为了话题而话题,切入点才是关键。就算做同一类型的戏,换一个切入点,就会变得很有意思。”
创作秘笈:好剧本+好演员+好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