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因“全长沙最便宜的价格”而受追捧
也因惯见的缺斤少两而付出名声的代价
它曾以城内唯一的水市吊脚楼而风情万种
也因“不修边幅”的脏乱形象而饱受非议
长沙餐桌上的鱼六成来自这里,一个多月后它将彻底关闭
爱恨毛家桥皆成往事

2月20日,毛家桥水产蔬菜批发市场,早市高峰过后,市场略显冷清,再过一个多月这里将彻底关闭

▲毛家桥水产蔬菜市场内的“水市吊脚楼”, 上层居家住人,下层是鱼池,也是鱼贩交易的地方。
新年刚过,一个在长沙有着近20年历史的水产蔬菜市场将不复存在:4月5日,毛家桥水产蔬菜批发市场将彻底关闭。它曾因“全长沙最便宜的价格”而受追捧,也因见怪不怪的缺斤少两而付出名声的代价;它曾以城内唯一的水市吊脚楼而风情万种,也因“不修边幅”的脏乱形象而饱受非议。毛家桥,这个让老长沙人爱恨交织的菜市场,将成为历史。
【现状】
长沙餐桌六成以上的鱼,来自这里
开福区大王家巷往北,竹山园街以东。车水马龙的狭路口,是人头攒动的毛家桥水产蔬菜市场。在马王堆、红星之前,这里曾是长沙唯一的水产批发大市场。即便没落至今,它仍承担着长沙每日60%以上的鱼类供应,是长沙首屈一指的大鱼市。2月20日上午11时,毛家桥水产蔬菜市场入口,偌大的“关停歇业公告”占去了半面墙。公告之下,忙生意的菜农鱼贩手忙脚乱、买菜做饭的家庭主妇行色匆匆。买卖人之间若有若无的默契中,街市依旧繁忙。
在另一张规划中的长沙地图上,拉通的黄兴北路将从毛家桥鱼市贯穿而过,地铁一号线也将斜切过市场边缘。在4月5日这天,依靠市场生活的城市居民和以此为生的外来佃户都将与之作别。
【别离】
“说走就走,还真有点舍不得”
比起长沙其他的鱼市,毛家桥是个特例。1996年,毛家桥水产蔬菜市场以租用的形式,在原毛家桥煤栈的厂房上修建了鱼市门面。这些门面以钢管为支撑,建在悬空1.5米的平台上。门面下方筑池养鱼,门面内则住人生活。这种“人在水上住,鱼在脚下游”的经营模式,成为长沙水产市场的特色景观。
毛家桥鱼市6号门面,老板陈跃军热情地招呼着主顾挑鱼。楼上,不足20平方米的小房间内,密密麻麻摆满了锅碗瓢盆、衣柜等家什。他12岁的女儿萱萱背对我们,小心翼翼揭着墙上的奖状。“昨晚听爸爸说,这里要拆了,我想把奖状带走。”萱萱撅着嘴说。陈跃军老家在沅江,1996年鱼市初建时来到毛家桥。在这里打拼的十五六年间,夫妇两人养育出了两个女儿。毛家桥市场搬迁的消息,让这家人的新年沉浸在一种莫名的伤感之中:面临转学的女儿舍不得同学,声称转3趟公交车也要回原校就读。而夫妇俩则对这块见证了他们青春奋斗历程的地方,充满眷恋。
“不想影响女儿们的情绪,我和老婆嘴上都说无所谓。其实,在这里呆了这么多年,说走就走,还真有点舍不得。”陈跃军叹了一口气。
【优势】
“ 在价格上毛家桥做到了全市最低”
除了情感上的因素,低廉的经营成本,也是鱼商们不愿离开这里的原因。
“建市场初期是免租的,后来每月收600元,现在是800元。在长沙所有的水产蔬菜市场中,算是非常低的一个价格了。”3号门面的鱼商郑建国告诉我们,这段时间,市场管理方曾几度游说他搬迁至其他市场经营,可他还是觉得这里的租金实惠。
毛家桥工商所的叶敏告诉记者:“毛家桥市场能做到全市最低的价格,低廉的租金起了不小的作用”。便宜在成为毛家桥的名片时,却也由此引发过一些负面效应。叶敏笑着给我们说起市场内的一些掌故:“以前有人卖青菜,5毛钱一斤进货,5毛钱一斤卖出去。算上折耗、运费,这不是亏本买卖吗?后来一查秤,果然是秤上动了手脚。我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还回答得振振有词,说不能砸了毛家桥的招牌。什么招牌?便宜呗!”
印象
爱恨毛家桥:骂得最多,来得也最勤
对于毛家桥的回忆,激越而浪漫的创业情怀并不能包含所有。在毛家桥周边一些老居民的眼中,这里不是人间天堂,却也不可取代。
“一条7米的水泥路却要走9到10分钟,跟走沼泽地一样。路面好像是刚用万能胶水铺过,鞋底质量不好的话,想必一定会被粘在地上。两旁的菜地里,老人每天早上都会起来浇大粪种菜,而对面西瓜店老板经常把一些坏西瓜丢得满地都是。就这样,浇菜的大便和西瓜每天都好像在‘比赛’。熏得我们大热天里连窗户都不敢开。”2009年9月,毛家桥的居民曾在写给信访局的投诉中这样描述。
搬迁在即,也有人在恨其不争的余暇,仍惋惜它曾带来的便利。市场内,69岁的陈娭毑拉着满满一拖车菜,在市场里打转。她说,她想在拆市之前,再好好看看这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小菜市场,到九十年代变成大市场,再到2003至2006年的红火时期,如今又要拆除,我算是亲眼看到了它的变迁。”
家住华夏的陈娭毑告诉我们,自从家门口的新一佳超市建好后,她很长一段时间不来光顾这里,“因为太脏了。”在她的印象里,毛家桥市场总是脏水横流,让人反胃。但是不久后她又拉着小拖车来到了毛家桥,“这里脏是脏,也有缺斤少两的现象,但是品种齐全,算起来价格还是便宜。虽然平时骂得最多,可也是来得最勤的,少了还真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