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窗 | 注册登录 | 热线:40066-40084 爆料QQ:165687462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城市之窗 > 人才 > HR > 正文
每日最新
把城市变成艺术馆 珠海拟建公共艺术之城
来源:城市之窗 | 浏览:[50020]2015/1/8 0:00:00    

          

 

  情侣路沿线,巧妙地布置着街道景观小品、建筑装饰、城市家具等多元化的公共艺术作品;在有轨电车、公共自行车等交通系统的站台以及绿道上,别具一格的艺术标识引人驻足观看……细心的市民会注意到,在珠海这座浪漫之城,公共艺术正悄然兴起。

 

  作为多样介质构成的艺术性景观、设施及其他公开展示的艺术形式,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也是城市生活理想与激情的一种集中反映。

 

  记者从市住规建局获悉,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结合“美丽珠海”以及国际宜居城市建设,珠海正酝酿建设“公共艺术之城”,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和城市魅力。根据目前正在研究讨论的《珠海“公共艺术之城”战略规划及导则(2014年—2017年)》(下称《导则》)中期成果,珠海初步计划在2017年前,实现整个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飞跃。

 

  看点

 

  ◎有轨电车车站将打造成一朵朵云彩的形状,每朵“云彩”都装有智能LED发光系统,会根据等待人数以及来车与车站之间的距离做出色彩的变化。

 

  ◎占地约18公顷的小横琴山南山咀拟打造成集艺术酒店、景观台、雕塑群于一体、全国首个超大体量的大地艺术景观,与大地艺术节一起成为横琴独特的名片。

 

  变化

 

  公共艺术正在珠海悄然升温

 

  驾车驶入香洲区九洲大道下穿隧道,立刻感到“星光熠熠”,LED墙面徐徐展开一幅动态的美丽画卷:渔女、九洲城、高楼、大海、岸线和美丽的岛屿,不断跳动接替呈现,延续160多米。

 

  这是全国首个互动公共空间艺术车行隧道。这条互动的艺术隧道装有10个声音采集器,近3万多个LED灯点,能预先采集10米外车辆的声音,从而根据每一辆车的声音的高低形成音波,隧道内的色彩也会随之变换。蓝色和绿色两大主色调呼应出珠海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而天际线特意设计出的淡淡的紫色,寓意人们跳动的脉搏,展现出珠海的城市活力。

 

  那边厢,当你开车或者乘车从山间曲折的吉柠路穿越出来,一堵近200米长、约2米高的围墙引人注目,云彩、波浪、建筑、人物、卡通等各种或抽象或繁复的形象,让原本灰暗的围墙变得五彩缤纷,这是珠海首座城市涂鸦墙。

 

  公共艺术正在珠海悄然升温。近年来,珠海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公共艺术基础,同时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如珠海歌剧院、珠海博物馆和规划展览馆(“一院两馆”)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正紧锣密鼓,北山音乐节、沙滩音乐派对、文化大讲堂等多个文化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为营造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打下了基础。

 

  记者从珠海市住规建局了解到,除现有的一批公共艺术作品外,还有更多元化的艺术作品正在规划设计之中。

 

  谋划

 

  两种模式建设公共艺术之城

 

  拥有公共艺术基因的珠海,如何打造“公共艺术之城”?由冯原团队编制的《导则》日前提出了发展公共艺术的两种“珠海模式”,包括以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站为载体的传播型公共艺术模式,和“让艺术融入社区”的社区型公共艺术模式。

 

  冯原解释,传播型公共艺术是指以艺术事件来代替传统的静态作品,以高科技多媒体等技术手段来替代过往以石材金属雕塑座位主要创作手段,以现代化媒介传播手段来代替传统视觉直观的展示方式。而社区型公共艺术指发生于社区之中的公共艺术活动和作品,它努力体现公众的生活经验和他们所关注的文化问题,具有开放性和公众交流的特点。

 

  在传播型公共艺术方面,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和艺术家可联手打造国际性地标、国际性艺术事件,创造宏观城市意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节点(门户节点、干道节点、区域节点)、交通系统(轻轨、有轨电车、公共巴士、公共自行车)等城市骨骼结构要素进行公共艺术规划和设计,创造微观城市意象。

 

  此外,在城市近年重点规划建设区域内,政府可以同社区组织、文化团体和艺术家联手打造城市文化和公共艺术项目中心。

 

  “与传播型公共艺术不同,社区型公共艺术更注重与民众形成生活层面上的互动。”冯原表示,该种模式更注重保护和尊重不同类型社区文化,营造富于活力和变化气息的城市街区,打造独具社区特色的地标和艺术事件以及建立珠海公共艺术博览园。

 

  他认为,建设“公共艺术之城”,是珠海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和杠杆,有利于珠海传播城市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产生城市凝聚力。为此,他同时提出了珠海建设“公共艺术之城”的四种定位,分别是“公共艺术创新的孵化器”、“国际公共艺术的发生地”、“国际城市文化的融合地”以及“高素质城市文化的聚合地”。

 

  公共艺术之城的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导则》提出,为提升珠海城市艺术水平,使城市艺术建设呈现有序化和常态化发展,建议设置《珠海城市艺术促进条例》。该《条例》应该包含城市公共艺术(城市雕塑)设置、城市艺术活动举办、城市文化艺术公共建设、城市文化艺术传播以及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等内容。

 

  在管理层面,冯原团队建议,成立城市艺术委员会领导小组,统筹公共艺术发展的所有事项。在执行层面,由城市艺术委员会作为市政府进行城市艺术建设决策的议事机构,对城市艺术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其意见供市政府参考。该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应该包括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公众委员等三种。

 

  设想

 

  政府搭舞台艺术家唱好“戏”

 

  “珠海天生丽质,但再漂亮,还得有些气质才耐看。”珠海市副市长潘明表示,政府希望通过搭建舞台,给艺术家创作的空间,更希望通过“公共艺术之城”的建设让珠海更有艺术气质。

 

  《“公共艺术之城”战略规划及导则》旨在解决公共艺术发展资金、公共艺术发展的城市空间以及制度设计等方面问题,而艺术家负责“唱戏”,推动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

 

  潘明指出,公共艺术的创造,需要广阔的城市空间。《导则》已提出了传播型公共艺术和社区型公共艺术等两种模式。“我们也提出,规模较大的小区能预留10%—15%的绿地面积集中在小区外面,形成公共艺术创造的空间。”

 

  另外,珠海计划成立城市艺术委员会的目的在于,建立相对独立和公平的运作机制,让广大艺术家甚至是普通的老百姓能很好地进行公共艺术作品创造和举办公共艺术活动。

 

  点评

 

  “拥有优美生态环境、宜人气候以及深厚历史底蕴的珠海是公共艺术发展的沃土。”

 

  ——中山大学教授、《导则》项目编制总负责人冯原

 

  珠海有广阔的海岛、曲折的海岸线,天生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珠海与澳门一衣带水,老百姓对前卫艺术的接受程度很高,意味着这座城市能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纳年轻艺术家,创造更多可能的艺术。

 

  ——中山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

 

  释疑

 

  公共艺术之城是什么?珠海副市长潘明表示,围绕珠海的发展战略和国际宜居城市目标,这项计划旨在推动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化,把城市变成艺术馆,让艺术回到生活,让生活充满艺术。

 

  中山大学教授、《导则》项目编制总负责人冯原表示,公共艺术就是把原来在艺术馆、博物馆展览的作品,放在城市的空间中来展示,不是打造一个公共艺术展,而是要将珠海打造成一个公共艺术的城市。

 

  ■专家建议

 

  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

 

  发展公共艺术可上升到法律层面

 

  公共艺术规划是站在一个更大、更宏观、更高的层面来定义珠海的文化空间。珠海的城市生活节奏相对比较慢,这意味着老百姓可以在工作之余停下来欣赏和把玩公共艺术作品。

 

  珠海可以利用较大的市和特区立法权,把发展公共艺术的行动上升为法律层面,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珠海可以借助自身的城市公共空间,不断营造一些事件性、公共性的艺术活动,引起国际社会和市民的关注和参与。还可以借鉴广东美术馆的经验,在大型公共建筑建设时,引入全国着名的艺术家(即驻场艺术家)进行创作,实现“双赢”。

 

  中山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

 

  创造公共艺术事件 形成国际影响力

 

  珠海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在主城区留下了这么好的生态环境,令人感动。珠海是个有历史沉淀的城市,且与澳门一衣带水,老百姓可以接受前卫的艺术作品。

 

  珠海除了可以展示宏大叙事的雕塑之外,还可以结合宗教的精神打造一些超现实、富有文化故事、打动人心的雕塑作品。同时,可以借鉴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经验,为街头艺术家提供创作的空间,创造公共艺术事件,形成国际影响力。

 

  再者,珠海还需通过建设城市公共艺术观景台、拍摄城市文化电影、举办民间艺术活动等方式,不断拉近老百姓和公共艺术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艺术创造氛围,提高公共艺术的

责任编辑:城市网
热线:40066-40084 爆料QQ: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城市之窗 www.cityn.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520号